中國經濟在迅速的崛起,伴隨的是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精神物質生活越加的豐富,中國人對精神和文化的訴求越來越大往往得不到滿足。動漫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和延續,也是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目前動漫產業絕對是人民精神文化消費的重要領域,不僅僅局限在少年兒童群體,動漫中的精神營養和文化內涵已經深深的影響著當代的成年人消費群體。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按照經濟學原理消費者哪里市場就在哪里的說法,那么整個中國動漫消費市場將是全球動漫市場增長的一級市場,一方面我們的消費結構正在逐步的改善,精神消費越加的需要,而動漫產品確正值一種精神消費,根據近兩年動畫片上映的情況表明,我國的動漫產品消費不僅僅是單單的像過去一直所強調的兒童消費市場,而發現其市場已經走向多元化,有些方面已經趨于成人化,不局限于哪一階級,并且這種趨勢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中發展著,另外按照我們目前的需求來講我們的動漫產品需求的缺口非常之大,據統計,中國動漫產業有1000億人民幣的未開發市場。
就我們目前所上映的動畫片中有大多數是從國外進口的,這就說明我們原有的國內市場,對于我們國產的動畫片及其他動漫產品依然有很大市場開發空間。
2008年一只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爬上了中國的電影銀幕。上映后短短三天,《功夫熊貓》就征服了中國觀眾,累計票房收入上億元。我們可以看到,以中國“國寶”為主角的好萊塢動畫大片《功夫熊貓》中許多元素都是中國的,美國好萊塢夢工廠拍攝制作這部動畫片的導演,包括形象制作人,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熊貓,為什么拍出《功夫熊貓》的不是我們呢?
動漫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也是一種現在文化的表現,沒有好的文化底蘊也就沒有好的作品出現,也就沒有發展的動力。中國的動畫片《大鬧天空》就曾經取得輝煌的成就。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從美國的動畫大片《花木蘭》再到《功夫熊貓》一種類似靈魂式的東西在其作品中涌動著,可以看到很鮮明的中國元素,歷史在又一次告訴我們中國元素的成功性是不可替代的,而《功夫熊貓》更是以史無前例的票房取的壓倒性的勝利,形成巨大的商機。
中國人真的有點端著金飯碗要飯。我們的文化太棒了,我們五千年的文化資產,中華民族的故事好多好多。你寫幻想的、現實的、古代的等等,我們有非常好的傳統文化。《三國演義》怎么讓日本人拍了?《花木蘭》怎么讓美國人拍了?《功夫熊貓》怎么又讓別人拍了?怎么沒有中國人的,中國的動漫設計師們沒有研究它,沒有吃透它,精衛填海、夸父追月、神農嘗百草、燧人鉆木取火等古代傳說多么美好的東西,《封神榜》就更別說了。這是我們國家動漫設計師們的優勢。
哪吒的形象、托塔李天王的形象等等,那都是藝術大師設計的,不是一個好的形象什么人都可以隨手設計出來的,它要吃功夫的,它要有文化內涵,凝聚在那個形象上,要有生活的底蘊和傳統藝術的底蘊,才能設計出來。不是說畫兩筆動畫就能做,不是那么簡單的。咱們土生土長的中國動漫設計師們,從小就耳濡目染中國宏偉龐大的傳統文化,可以說中國的動漫設計師都是端著金飯碗要飯,究竟是中國動漫市場有問題,還是中國動漫人才后繼無人,中國的夢工廠和宮崎駿在哪里?真的應該反思一下了。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歷史的國家,文化遠遠流傳,民族文化多樣,有著許多經典的民間故事和優良文學作品,比如說《三國演義》,《西游記》《花木蘭》等,這些都是優秀的動漫創作題材,動漫的發展離不開的好的故事創作,五千年的歷史積累的豐富文化底蘊,這就為中國動漫的發展提供最為根本的發展創作源泉,奠定了發展壯大的基礎。
再一個我們從動漫產品的衍生產品開發市場來看市場空間更大,據了解,目前我國每年有六百億人民幣的文具產品銷售額,二百億人民幣的玩具銷售額,已經一百億元人民幣的兒童音像制品和兒童出版物等,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依賴于動漫產業的發展和帶動,由此中國動漫產業的產值將有望在近幾年超越千億元人民幣,達到一定規模。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尖端的人才,21世紀最缺少的也是人才,同樣在國內的動漫產業領域也是,動漫人才嚴重不足,盡管近兩年國內開發動漫專業的各高校有很多,在校人數還是供不應求,遠遠滿足不了當前產業發展的需要,中國動漫產業鏈的搭建缺少優秀的人才包括創意,研發,市場營銷,管理等各類人才,與傳統的動漫強國相比還相差甚遠,現有的動漫產業團隊如何做到不缺角,已經成為中國動漫企業的發展之痛。
轉載請注明源自IT學生網